沅江市食品产业“十二五”发展的战略思考
沅江市食品产业“十二五”发展的战略思考
发布时间:2011-12-15 13:49 信息来源:经济合作局 作者:系统管理员 浏览量:

我市农业可食资源丰富,具备发展食品工业的比较优势。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工业,随着产品品种的不断推新、花色的更加丰富、质量的不断提高,其发展在繁荣城乡市场、拉动内需、带动小城镇建设、扩大外贸出口、增加劳动就业等方面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一、基本情况

1、产业概况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市食品工业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,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资本扩张,实施品牌发展战略,已形成面、肉类、大米、水产品、植物油、茶叶、果蔬、饮料、饲料等系列产品,2010年末,加工能力达到:大米50万吨、饲料12万吨、果蔬与饮料5万吨、油料5万吨、水产品2万吨,精制茶1000吨。拥有“通威”1个国家级品牌、“辣妹子”等2个湖南名牌产品,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,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如“億昌麻香糕”、“洞庭渔郎”、“洞庭珍珠”、“农民坊”、“卢青年”等。形成了辣妹子食品、通威饲料、天安油脂、洞庭珍珠等一批龙头企业。同时在种植、畜牧、经济作物等产业初步建立了原料基地,并发展到了一定规模。

目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2家,占辖区规模以上工业的29.6 %,其中加工企业21家、制造企业8家。2010年,全市食品工业企业1140家,总资产11亿元,从业人员10000人,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、增加值8.5亿元、利税1.6亿元,分别占全市工业的21.0%、21.8%、27.7%。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、增加值7亿元、利税1.3亿元,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9.7%、20.3%、16.8%,与“十五”末相比,食品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42.7%。

2、产业优势。一是资源优势。我市土地肥沃,气温适宜,资源丰富,全市主要农产品以水稻、茶叶、水产品为主,年均产量:粮食48万吨、油料4.5万吨、水产品10万吨、蔬菜28万吨,水果15万吨,为食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。畜产品资源也很丰富,全市年均出栏肉猪等80万头(只)、出笼家禽450万羽,肉类产量5万吨、禽蛋产量2万吨, 周边地区的畜禽产品资源也非常可观,可为建设较大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。食品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,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,拥有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,目前全市有城乡劳动力富余人数近5万余人,全益阳市城乡劳动力富余人数有29.8万多人,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,人员相对稳定,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。二是品牌优势。我市实施名牌立市战略,经过10多年努力,全市共有2个产品被评为湖南省名牌,有1个产品被评为中华老字号,在食品行业中形成了一批名牌中坚力量。辣妹子食品、通威饲料、洞庭珍珠、卢青年米业、億昌食品等一批企业已初具规模,企业知名度高,产品市场前景好,极具发展潜力。三是市场优势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在饮食上已不满足于食品数量的增加,而是希望食品更加安全卫生、营养保健和方便快捷,对优质品牌的消费意识将普遍增强。另外,农村消费出现城市化倾向,自给型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商品型消费结构转化,这将使工业化食品的消费有较大的增长。食品消费的档次、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,自给型食品消费比重将逐步下降。食品工业化市场环境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
二、存在的问题

1、技术相对落后,产品结构不合理。我市食品加工企业大部分是由家庭作坊式企业发展起来,对食品工业的综合利用,尤其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较少,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,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;食物资源粗加工多,深加工和精加工少,初级产品多,高附加值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,资源利用率不高,产品品种少、档次低、包装差,适应老年、少儿等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少,产品更新换代慢,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。

2、企业规模偏小,生产集中度不高。目前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大小米厂35家,但有日处理稻谷100吨以上机组的不到5家,大都在10吨-60吨/日之间,离国内粮食加工企业合理的经济规模200吨-400吨/日的标准相差很远。全市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食品企业只有15家,其中年产值1亿元-2亿元的4家,2亿元以上的3家。产业集中度低,企业规模小,龙头带动作用和产业辐射作用不强,整个食品工业处于一种“小、低、散、弱”的格局。

3、缺少名牌支撑,产品影响力不大。目前我市食品加工企业有近千种产品,仅有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的“辣妹子辣椒酱和桔片爽”为湖南名牌产品,億昌食品有限公司的“億昌麻香糕”为中华老字号产品,其他产品虽然在一些地区行销,但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够,市场份额偏小,生产规模难扩大,制约企业做大做强。

4、产品科技含量低,市场竞争力不强。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,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,开发、更新产品速度缓慢。目前,我市食品工业仍以初加工产品居多,精加工产品较少。我市经过商品化处理的蔬菜仅占总量的10%,而欧盟、美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占总量的90%以上。一些小型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健全,品质、品位、规模等均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,缺乏强劲的市场竞争力,更谈不上引导消费,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【打印本页】
【关闭窗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