胭脂湖街道
发布时间:2023-07-25 10:42 信息来源:胭脂湖街道 作者:胭脂湖街道 浏览量:

【区域概况】

名称由来 此地原名济公塘。清康熙年间本地一才貌双全少女征联求婚,出联 “荷叶塘、莲花塘、莲子塘,荷叶莲花莲子三眼塘”,数百才子前来应对却无一佳联。少女深感“世无才子,生不逢时”。遂到南岳削发为尼。族人为纪念她,将济公塘改名三眼塘。

2016年,沅江市机构改革,为适应城区发展需要,报省民政厅批准,将三眼塘镇改名为“胭脂湖街道”。传说越相范蠡携西施游五湖,到此处见山青水秀,鸟语花香,西施欣然下湖沐浴。当地农人为纪念她,取名“胭脂湖”。该湖已成为一著名旅游景点。镇改街道时,沿用此名。

地理位置 位于东经112°16′04″~112°24′01″,北纬28°42′23″~28°50′37″。地处市区西南部,东南以资江分河、黄家湖与资阳区张家塞乡、香铺仑乡为界,西南与迎风桥镇接壤,西、西北隔胭脂湖(蜘蛛山)、木梓潭湖与汉寿县百禄桥镇相望,东北以浩江湖(后江湖)、榨南湖与琼湖街道毗邻。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驻海上社区,距市城区10公里。

政区沿革  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(522)为药山县治之所。隋开皇十八年药山县改名沅江县,此后历属沅江县域。清代属河保、白保,民国分属白河乡、大同乡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属团山寺区、一区、二区、南竹山乡、三眼塘人民公社、三眼塘区,区辖三眼塘镇、杨梅山乡、南竹山乡、莲子塘乡,1995年10月撤区并乡,三眼塘与杨梅山乡合并为三眼塘镇,南竹山乡与莲子塘乡合并为竹莲乡。2005年10月三眼塘镇与竹莲乡合并为三眼塘镇。2016年1月11日,更名为胭脂湖街道。

现设三眼塘村、杨梅山村、先锋村、焦山嘴村、回龙山村、莲子塘村、胭脂湖村、赤塘村、南竹山村、荷花村、十里坪村、洞兴村、黄家湖村、永建村,另设青年坝社区、实竹社区、海上社区、双凤社区,共357个村民小组,20个居民小组,辖区总人口53851人,另有流动人口约2000人。

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.8千米,南北最大距离12.68千米,总面积86.23平方千米。其中陆地71.43平方千米,占82.8%;水域14.8平方千米,占17.2%。

地形地貌 地处雪峰山余脉尾脊向滨湖平原过渡的阶地,属丘陵区,海拔30~60米,坡度3~10度。均为网纹状红土。

气候水文 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,其特点是:气候温和,光照充足,雨水充沛;春温多变,夏季易涝,秋季多旱;湖泊效用明显,有严寒期短、暑热期长、昼夜温差小、四季风力大、水汽雾日多的特色。

居沅水、资水流域,其中沅水流域面积50.73平方千米,占58.8%;资水流域面积35.5平方千米,占41.2%。

【经济发展】

胭脂湖街道系丘陵区,两面环水,土地肥沃,保水条件良好。水田少,旱土多。主产水稻、红薯等杂粮及苎麻,小水果;山林间有茶叶、茶树。辖域是沅江苎麻的发源地之一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,沅江苎麻远销上海、香港,时有“无沅麻不成庄”之说。由于质量好,价格高,因之成为境内当家的农产品和主要的经济来源。近年来猕猴桃、藠头等特色农产品推广,其中藠头生产成立专业合作社,形成产业,在省内外享有免检权。

种植  全街道常年实有耕地总面积52508亩,其中水田41052亩,旱地11456亩。

林业 境内森林蓄积量为144157立方米。芦苇(间林)面积9000余亩;垸外坝外防护林面积300多亩,森林覆盖率47.37%。

财税 2020年实现总产值20.6亿元,其中农业总产值2.03亿元,工业总产值15.3亿元,同比增长2%(规模工业产值13.8亿元,同比增长2.2%),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家;固定资产投资0.55亿元。

【社会事业】

教育 2020年,共有幼儿园11所,中小学校6所,共有中小学生2974人,教职员工435人;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、小学升初中率、初中入学率、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%。

科技 2020年,有专业合作社107个,其中示范社5个,有成员10290人;有家庭农场61个,其中示范农场6个,经营土地14345亩。

卫生 2020年,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计24个,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各,血防院1所,门诊5所,村卫生院17所,共有病床118张。专业卫生人员55人,其中执业医师12人,执业助理医师3人,注册护士34人。

社会保障  2020年全街道共有低保541户,823人,其中城镇低保32户、43人。农村低保509户、789人。特困供养对象(五保)336人。其中分散供养288人。集中供养48人。

【环境保护】

控好气。配合完成辖区恒发纸业退出造纸产能;严禁秸秆焚烧,严控全境露天焚烧垃圾,落实施工工地扬尘管控。治好水。贯彻落实河(湖)长制,镇村河长做好日常巡查,全面完成“清四乱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;严防非法矮围反弹,共计拆除拆除网围矮围136处,拆除网箱30万余平方米;完成32处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;完成3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整治;开展胭脂湖沙滩样板河创建;禁捕退捕工作稳步推进。守好土。完成183户畜禽退养,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项目24个,拆除畜禽养殖场面积8.87万余平方米,拆解各类船舶256条;完成2715亩欧美黑杨清退,2009亩杨树迹地清理;种植绿肥4500余亩,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。

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%;新建2个污水处理站配套设施建设,农村生活垃圾实现集中“收集-压缩-转运-处理”;街道燃气普及率70%;新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小型沼气池1座,干粪收集棚1座,垃圾分类点5处,形成“一池三改”模式,即“猪—沼—菜”“猪—沼—果”“猪—沼—粮”配套。清洁能源的使用,为改变农村生产、生活条件,减少环境污染,促进新农村建设起了积极作用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【打印本页】
【关闭窗口】